摘要:12月27日15時,上海市應急聯動中心接到警報,有Ⅱ類放射源失控,作為廢金屬運往廢品回收站。
12月27日15時,一場特殊的演習在上海某地上演。
上海市應急聯動中心接到上海紅星冶煉廠發來的事故警報:該廠在生產線技術改造過程中誤將一含Ⅱ類放射源的設備部件拆除,并作為廢金屬運往附近的廢品回收站,且其屏蔽容器極有可能遭到了破壞。
根據《上海市處置核與輻射事故應急預案》,上海核與輻射事故分為四級: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凡是核設施進入場區應急狀態,或者Ⅰ類、Ⅱ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或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殘疾,可定性為Ⅱ級(重大)核與輻射事故,并啟動Ⅱ級應急響應。
市應急聯動中心隨即將情況通知環保、衛生、消防、民防、安監等聯動單位,各單位緊急集合待命。其中,安監和環保部門趕往現場協同開展前期事故調查工作。
相關部門指揮疏散群眾
根據初步調查,環保部門將此次事故等級定為重大輻射事故,并報告市應急辦及國家環保部,市應急辦接到報告后立即同意啟動Ⅱ級應急響應程序,成立了市政府應急指揮部和應急處置專家組,有針對性地擬定了應急處置方案。
相關部門趕到現場后,立即對放射源開展搜尋定位。警航直升機攜帶機載搜源系統對上海紅星冶煉廠周圍30公里范圍內的地域進行搜索,環保部門派出應急監測車攜帶車載大晶體搜源系統對冶煉廠附近的3處廢品回收站進行巡測,同時,由環保、民防部門應急監測人員和冶煉廠工作人員對3處廢品回收站進行人工巡測。
無人機巡測可疑區域
經過地毯式的搜尋,警航直升機在冶煉廠西北方向15公里處發現一處放射性熱點,相關部門立即將其周圍300米范圍內的道路封鎖。為進一步縮小搜尋范圍,環保部門派出無人機進行小范圍的空中巡測,zui終確定失控放射源位于藍天廢品回收站主樓西北側廢鋼堆內,環保部門立即拉起警戒線。
警戒小組在控制區外圍布置警戒線
在相關部門完成附近群眾的疏散和救援工作后,環保部門使用伽馬相機對失控放射源進行了準確定位,并確定了放射源的核素與活度信息,確認與丟失的放射源一致。消防部門和民防部門隨即對現場進行洗消。
伽馬相機小組在監測
之后,環保部門使用機器人將裸露的放射源安全地放入預先準備好的鉛罐內,同時,衛生部門將需要進一步診斷和治療的傷患送往醫院。
機器人將放射源放入屏蔽鉛罐
為確保*,完成應急處置后,環保部門再次使用無人機和伽馬相機對應急現場進行監測,確認沒有放射性物質殘留,并派出監測小組進入現場進行巡測以確保輻射水平正常。
至此,從接到警報到完成應急處置,全程控制在1小時以內,地保障了城市安全。
“事關百姓安危,慢一秒鐘都不行。”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多部門聯動配合和各類高科技裝備以及先進技術的輔助,大幅提升了相關事故的處置效率。
據介紹,上海是我國核與輻射技術使用密度zui高的省市之一,核與輻射技術廣泛應用于醫療、科研、工業、農業和安保等各行各業。截至目前,上海有核技術利用單位2000余家,有各類在用放射源5200余枚、射線裝置7600余臺(套),從業人員近2萬名。核與輻射在為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的同時,放射源的安全監管和應急處置工作一直是上海城市安全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章轉載自上觀網